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头条 > 中食头条 >

构建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时间:2025-04-13 16:23|文章来源:中食办|栏目:中食头条 |浏览次数:
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主任柏川谈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中国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已进入“智慧赋能、全球引领”的新阶段。作为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中食办)的负责人,我深刻体会到,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正以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的创新实践,为全球食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健康屏障。全链条监管再升级:从“风险防控”迈向“价值创造”‌2025年,我国食品产业规模突破18万亿元,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步实现三大跃迁:源头治理智能化‌
      依托“星地一体”监测网络,全国98%的耕地实现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的量子传感实时监测。中食办联合科技部推广的“生态农场AI管家”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种植养殖方案,2024年试点区域化肥农药使用量再降12%,农产品优质率提升至89%。加工流通透明化‌
全国85%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接入“工业元宇宙监管平台”,消费者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查看生产线动态。在冷链物流领域,我们创新研发的“相变储能温控箱”实现-25℃至8℃全温区精准调控,生鲜食品损耗率从2020年的15%降至3.8%。消费终端溯源化‌
      “一物一码”电子身份证覆盖全部35大类食品,结合脑机接口穿戴设备,老年消费者仅需注视商品即可获取64项安全信息。2024年上线的“全民食安哨兵”平台,累计接收群众风险举报信息230万条,兑现奖励资金1.2亿元。科技革命催生监管范式变革:从“人海战术”到“量子赋能”‌面对全球食品产业“超链竞争”,中食办主导构建四大科技监管支柱: 量子检测技术突破‌
全球首台“食品危害物量子检测仪”量产投入使用,可在3秒内完成700余种添加剂、转基因成分的痕量检测,检测灵敏度达万亿分之一,较传统质谱技术效率提升600倍。 数字免疫系统构建‌
基于万亿级数据训练的“食安天穹大模型”,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超早期预警”。在2024年某品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中,系统提前42天锁定生产线菌群异常波动,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碳足迹穿透式监管‌
建立全球首个食品全生命周期碳标签制度,通过区块链+卫星遥感技术,精确计算每包大米从插秧到烹饪的碳排放轨迹,推动食品产业绿色转型。制度创新激活治理效能:从“单向监管”到“生态共建”‌“信用+”治理体系深化‌
        “食品企业信用银行”升级为跨国互认平台,与欧盟、东盟等21个经济体实现信用数据共享。3A级企业出口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失信企业则面临43个国家的联合惩戒。新业态监管规则创新‌
针对细胞培养肉、3D打印食品等前沿领域,发布全球首个《未来食品伦理与安全准则》。在元宇宙食品销售中推行“虚拟现实同责制”,数字主播需通过HACCP体系认证方可上岗。全球风险联防机制‌
        主导成立“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应急响应中心”,2024年成功拦截27批次核污染风险食品入境。我国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已帮助12个国家建立快速检测能力。面向2035:以“大食物观”擘画安全新图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食办将以“大食物观”为统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实施“蛋白质安全中国方案”‌:构建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细胞培养蛋白的多元供给体系‌建设“气候韧性食品供应链”‌:   
      建立极端天气下的食品应急储备智慧调度网络打造“食品安全命运共同体”‌:推动金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互认,筹建全球食品应急储备库食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中食办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持续推进全链条监管体系迭代升级。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食品安全必将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入更强劲的“安全动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主任柏川)

 
编审:王志宏
【关于我们】【组织机构】【咨询投诉】【留言选登】【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话:010-65202017 地址:中国•北京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4245号
  技术支持:百佳网络